网站首页 >  廉政关注 > 正文

李克强指出简政放权是反腐倡廉“釜底抽新”之策,要求下决心把该放的放下去

来源:   发布机构:阳山纪检监察网  点击量:次  日期: 2013-03-28

    26日上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简政放权。抓紧推进职能转变,下决心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这是反腐倡廉“釜底抽薪”之策,也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释放制度红利。 

   简政放权是反腐倡廉“釜底抽薪”之策,李总理说得好!这点明了政府的集权化、过度行政化是多年来腐败多发、易发的症结所在。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腐败看作是来自外界的诱惑、腐蚀。权力是否会腐败,主要要看掌握在什么人的手中。只要对干部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党性修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腐败是可以遏制的。事实说明,腐败往往是公权力运行的伴生物。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与权力有着必然联系。如果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直接的后果就是政府权力涉及领域越多,腐败现象也越多。那么,廉洁政府、服务政府就无从谈起。我们认为,反腐倡廉就要简政放权,这是很重要的一条思路。

    简政放权一要“释放制度红利”。通过制度合理配置、抓紧推进职能转变,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不能干了市场的活儿,弱化甚至失了政府的责”。简政放权,顾名思义,首先是“简政”,是指管好该管的事情;其次是“放权”,不该管的不管,把这部分权力交给市场、社会,特别是非公组织;再次是“让利”,光放权不让利,社会与市场就没有动力,正如李总理所说,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要“有效刺激民间投资的潜力和全社会活力、创造力,释放制度红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简政放权二要“管住权力”。防治腐败不仅需要放权,也需要管好权力,因为“滥用权力是腐败的重要方面”。腐败与政府直接参与微观经济活动有密切关系。所以,必须深化改革,特别要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同时以完善的规则和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权力运行和政府行为,从源头上减少和治理腐败。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要求是一致的。

    简政放权还要“公开透明”。从现实情况看,我们的权力约束过多依靠行政命令,依赖上级权力对下级权力进行约束,往往发文,制定制度,强调一系列“必须”。那么,约束权力的权力由谁来约束?事实说明,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自身权力约束上,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古语说得好:“公生明,廉生威”。因此,李总理在这次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上强调,“公开透明”是最有效反腐剂,这就是“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而说到如何公开,李总理强调指出:“基本要求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所有政府信息都要公开,不宜公开,或暂时不宜公开的,要有一套细的政策和管理办法。”而对于已经公开的内容,比如“三公经费”的问题,“公开的形式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看得懂,知道政府的钱是怎么花的?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全国的三公经费到底有多少?尚未说得清。这说明要做好“公开透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必然要触动固有利益格局。我们期盼各级政府要先从自己做起,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让简政放权成为反腐倡廉的良药,真正成为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