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廉韵文苑 > 正文

【南粤优美家风】张翚飞:父公子廉 清白传家

来源:   发布机构:阳山纪检监察网  点击量:次  日期: 2017-02-17

 

 

张烒中、张翚飞父子是广东省四会市大沙镇张巷村人。张氏家族一直秉承“清政廉洁,不图恩偿”的家训。张烒中是清代当地有名的武秀才,为人公正严明;其子张翚飞先后在四川荣县和彭水县任知县,一生勤勉,心系百姓,执法严明,百姓赠送牌匾“悬鉴虚堂”。

大沙镇张巷张氏宗祠

“张烒公开声,官司打不成”

张烒中是武秀才出身,村民都深知他为人公正严明,推举他为党正。遇到乡邻有争执,张烒中都秉公调和,因此当地流传着“张烒公开声,官司打不成”的谚语。村中有人病危,因为相信张烒中的为人,临终前把幼子和家业托给张烒中。张烒中许下诺言,把幼子当作自己亲生孩子一样尽心教导,帮他费心经营产业,直到他长大成人,就将产业及多年经营所得一并归还。

张烒中不仅对自身要求如此,还身体力行教化族人。家中曾经抓到小偷,发现原来是邻居家的孩子。张烒中对他说:“幸亏你是来我家偷窃,要是偷别人家,早就把你送到官府,那你一生的前途就毁了。今后你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人要是能做正事,还怕没吃没穿吗?赶紧走吧!”邻居的孩子又感动又惭愧,从此洗心革面,端正品行。

清廉守正 “悬鉴虚堂”

张烒中的儿子张翚飞于道光六年(1826)考中进士,被派到四川荣县任知县。当时荣县积案冤案甚多,民不聊生。从小接受父亲“清政廉洁”教诲的张翚飞到任后,主动挑起清理积案的重担。他细心清理,公明判断,对冤假错案一律发回重审,为蒙冤之人昭雪。对案情复杂、积压已久的案件,张翚飞亲自走访,如遇疑点则着令重新调查。他执法严明,秉公断案,使原告、被告都心服口服。

张翚飞后来调任四川彭水知县,他在当地带头捐资建造考棚,为参加县学考试的学子提供安静舒适的场所。为了让各界捐款的使用情况透明公开,他让人把捐资的明细一一记下,要求日后的扩建、修缮的费用也要在全县公开明示,接受全县百姓的监督。彭水百姓称他为“青天老爷”,自发组织赠送了一款题有“悬鉴虚堂”(比喻地方官廉明公正)的牌匾给他。

勤政爱民 两袖清风

在彭水担任知县三年后,张翚飞的母亲病重,他返回家乡照顾母亲并为她送终。守丧期满后,张翚飞本打算弃官归隐,但原来的上司极力挽留,他的兄弟们也都鼓励他继续从政,于是张翚飞再次回到彭水担任知县。在张翚飞回到彭水的当天,彭水百姓奔走相告,并拉着他的手说:“你为什么这么久才回来?”

回到彭水的张翚飞一如既往地勤政爱民,开设老人院,收养孤寡老人,按月供给衣食,使他们免受冻馁。1841年,张翚飞在扩建考棚时积劳成疾,病逝任上。由于平日清廉俭朴,张翚飞死后家无余财,家人连置办棺木和运送灵柩的钱也拿不出。听闻这一情况,当地乡绅、百姓纷纷解囊,才凑齐钱款,将张翚飞归葬家乡。

张翚飞去世后,后任的知县涂金兰继承张翚飞的遗志,在两年后完成考棚修建工作,并按张翚飞的要求把修建工程的各项费用刻成石碑向彭水百姓公示,这块石碑至今仍竖立在彭水知县府衙旧址前,成为张翚飞清廉作风的见证。

(来源:南粤清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