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阳禹清风 > 正文

党史教育︱冯光:以自身硬立信立威的粤北“军魂”

来源:   发布机构:  点击量:次  日期: 2021-09-29

党史教育︱冯光:以自身硬立信立威的粤北“军魂” 

    

青山埋忠骨,浩气存人间。

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革命英雄广场的烈士墓里,安放着37名烈士的忠骨。其中一位英烈赫赫有名,让粤北人民永远铭记、让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闻风丧胆。他就是粤北革命斗争史上牺牲在战场职务最高的革命者,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连江支队司令员冯光(19211949)。 

冯光被战士们敬称为“冯老大”,享有连江支队的“军魂”和“军胆”之美誉,一直是粤北革命部队的骄傲。在战士们的记忆中,冯老大除了骁勇善战、屡建战功、英名显赫之外,还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平易近人,是一名可亲可敬,以自身硬立信立威的首长。他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在粤北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给粤北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心民  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

冯光无论身处何方,都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行军打仗之余,他经常找身边群众聊天,了解群众疾苦和需求,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他率领飞雷队消灭地方反动势力,为民除害,破仓分粮给贫苦农民。部队有时杀猪改善伙食,或缴获一些军用物资,他都嘱咐部下分一点给特困群众。他指示卫生员除了做部队的卫生工作外,还要给驻地的群众治病。药品匮乏,就想方设法帮助群众上山采药,以土法治疗,被治愈的群众感激万分,对部队更加拥护。

秋毫无犯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冯光率领的飞雷队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到之处有口皆碑,深受群众欢迎和爱戴。据老战士回忆,当冯光率领部队第二次挺进连阳地区时,乡亲们万众齐集,依依不舍地挥泪送别,互道“革命成功再见!”

冯光以身作则,带动部队形成了良好作风。他有抽烟的习惯,国民党军131师“扫荡”时,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买不到烟丝。冯光烟瘾来了,就拾起老百姓弃用的“烟柴”(即晒干了的烟草秆),用小刀削成丝状放在烟斗中当烟抽。身边群众家里堆放了许多烟叶,可部队里谁也没有拿过半片,甚至连群众撕下来的“烟骨”也没拿过一条。每逢部队转移,冯光都要先检查群众的门板上好没有,垫睡的禾草捆好没有,地方打扫干净没有,借的东西归还没有,打烂的东西赔偿了没有,房东的水缸挑满水没有,检查通过才开始行军。

为了感谢部队,群众常常送来食品表示慰问。这时冯光总是婉拒。他说,为民除害是部队的本分,乡亲们的诚意心领了,部队有规定不能拿群众的东西。

严于自律  诱惑当前不忘守规矩

身边的战士们都知道,“冯老大”身上有三件“宝贝”:一支“白金钱”三号左轮手枪,一块瑞士名表,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作为军事指挥员,手枪、手表和钢笔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装备。而这支“白金钱”手枪的来历,是一桩战士们津津乐道的趣闻。

一天,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召见冯光,当面交办一项特殊任务:日军从南京派来一个叫中野的高级特派员,南下广州建立专门对付共产党游击队的谍报网。中野已到了顺德大良镇,准备接见当地一个叫王昭良的商人。冯光的任务是假扮王昭良与中野接头,组织将另安排人员伺机行事。

次日,冯光乔装打扮成商人模样,以“王昭良”身份来到大良镇一家茶居等候中野。中野如约而至,他会讲中国话,“王昭良”与之沟通顺畅、相谈甚欢。不久,游击队员里应外合,顺利俘虏了中野。冯光从这个日本人身上缴获一支“白金钱”左轮手枪。此枪是当时轻武器的极品,枪法了得的冯光自然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他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心里为上不上交作激烈的斗争。不上交,留给自己用,是梦寐以求的美事,但显然违反纪律;上交,又确实难以割舍。最后,冯光还是自觉地把“白金钱”上交给了林锵云。林锵云接过手枪,端详一番,啧啧称赞:“好枪啊好枪,果然是稀世之物。这么好的枪,你不要吗?”冯光一听眼里放光,连声说:“我当然想啊,但不能违反部队纪律……”林锵云哈哈大笑:“我决定,这枪就奖给你了,作为司令部对你在植地庄之战立功的奖励吧!这枪给你用,也算是好马配好鞍了!”

纪律严明  带兵严要求高标准

冯光对部队的教育管理很严格,并且注重言传身教。凡要求部队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个人从来不搞特殊化。

有一次,好心的炊事员把部队收到的慰问食品多分给“冯老大”一份,却当即被严词拒绝。冯光对炊事员说:“仗是大家打的,福要大家同享,谁也无权多吃多占。我也不能例外,否则我的话如何服众?”

由于部队处于敌后环境,面临随时被袭的危险,冯光要求部队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长期保持良好战时状态。他睡觉时,脱下的鞋子永远是鞋尖朝外不朝内,以便能迅速穿上。为保持良好体能,他要求部队天不亮就要起床,着装整齐,在室内原地跑步(因在室外活动会暴露行踪)。跑步时,要求身上佩带的子弹带、背包、口盅等物品一律不准发出声响。他要求指战员在睡觉时必须把武器弹药和各种生活用品按顺序放在身边,以便随时应对紧急情况。

他对部队的内务整理、军容军风等要求十分严格。他的警卫员上衣风纪扣没有系上,也被他找去谈话:“不扣好衣扣,敞开胸膛,像烂仔头还是战士?”“衣服不怕旧,不怕补,就怕脏,就怕丢人现眼……”几十年后,这名警卫员仍对冯老大的教诲记忆犹新,并长年保持衣着整洁的好习惯。

爱兵如亲  具有独特人格魅力

冯光的部下很多是青少年。这些战士作战时很勇敢,下了战场则是淘气的“小鬼”。据“小鬼”们回忆,“冯老大”既严格又可亲,说话幽默风趣,他们经常缠着“冯老大”讲笑话,甚至伸手去摸他最爱的“白金钱”左轮,摆弄他的大烟包和大烟斗。闲暇时候,他会经常跟战士们促膝聊天拉家常,以诙谐轻松的谈话风格,从生活上、思想上关怀和帮助战士们成长。对伤病员更是关怀备至、嘘寒问暖,尽可能地给予照顾。

一次,一个战士偷摘了群众树上的枇杷,中队长发现后火冒三丈,罚他立正两小时。冯光知道后,找这位战士谈话,耐心引导,使他心服口服,真正认识到错误。冯光回头又找中队长谈话:“执行纪律是对的,但不能光靠处罚,单纯的惩罚是达不到目的的。要以教育为主,做到以理服人,使对方深刻认识到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意识到今后要自觉遵守纪律。”

在身边人心目中,冯光更像是一个开朗乐观、有血有肉的“大哥哥”,而不是一个严肃古板、不苟言笑的领导。一天,冯光和警卫员一起边散步边聊家常。他问警卫员:“你想家吗?”警卫员担心“冯老大”笑话他“恋家”,就支支吾吾地回答“不想”。不料冯光却说:“我出外多年了,十分想念自己父母。你怎么能例外呢?但现在的形势不允许我们实现这个愿望,只有革命成功了,我们才能和父母亲团聚,一起生活。” 

1947年12月26日,在粤西一个小山村里,飞雷大队挺进誓师大会召开。冯光代表飞雷队全体指战员发出铿锵誓言:“此次挺进连阳,保证完成纵队党委、司令部交给的任务。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完成任务,我们决不回还!”

不料一语成谶。1949年1月22日,在阳山县小江镇罗汉塘那场惨烈的战斗中,冯光带头作战,以又狠又准的枪法消灭了一批敌人,却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头部,把一身热血洒在阳山那座青山上,倒在新中国诞生的黎明前夕。他犹如一束光,照亮了连阳走向解放的道路,也永远活在连阳人民的心上。


[阳山县纪委监委根据《冯光英雄传》(作者李迅)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