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廉韵文苑 > 正文

宁可挨冻 不扰百姓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机构:  点击量:次  日期: 2022-08-05

宁可挨冻 不扰百姓

  抗战时期,江苏省阜宁县益林镇有个名叫大东庄的村庄,庄上有几十户人家,大多靠种田为生。八路军第五纵队进军阜宁时,黄克诚曾率领部队驻扎在这里,留下一段宁冻不进百姓家的佳话。

  1941年冬天,日伪军对苏北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大东庄的树木被砍光,鸡鸭被捉光,猪羊被杀光,大小水牛、黄牛被牵光。当地青壮年害怕被拉夫和杀害,都躲到外地;留在庄里的多数是老人,白天很少出门,夜晚,全庄看不到一点灯光,也听不到一声犬吠。

  黄克诚了解到这个情况,决定把大东庄的群众组织起来,进行反“扫荡”斗争。

  这天晚上,黄克诚率领部分战士,从废黄河边佃湖出发,绕过日军据点,向大东庄进发。临近大东庄,战士们隐隐约约见到低矮的草屋,便开始小声议论起如何过夜的事。

  其实,黄克诚心里早已盘算清楚:“大东庄的群众这些年被日军的‘扫荡’害得苦不堪言。八路军宁可自己受冻挨饿,也决不能敲门进屋,打扰老百姓!”他随即下达命令:进村后,一不准敲群众的门窗,二不准动群众的草木,三不准大声喧哗,全体指战员按班按排在群众的房前屋后避风处休息。

  纪律如山。战士们进入大东庄后,各自在避风的屋檐下休息。但是,警卫员小陈犹豫了:黄克诚的身体不大好,而且黄克诚的妻子也在同行队伍之中,带着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把他们冻出病来怎么办?”警卫员四处探寻,希望能找到合适的住处。

  在庄子中间,有三间草房,房子的主人叫徐景万。日军曾几次进行“扫荡”,弄得他家破人亡。如今,他又听到外面一阵窸窸窣窣的动静,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可是,渐渐地,外面安静了下来。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既听不到叫喊声,更听不到枪炮声。徐景万悄悄推开门,从门缝里向外望了望,隐隐约约见到一些人影,别的什么也看不到。

  “咦,这一户老乡没有睡,我们是不是去和他商量一下,让您借一宿住住?”警卫员手指着徐景万的草屋对黄克诚说。

  “不行!不等到天亮群众开门,绝不到群众家去。”黄克诚说,“小陈,找个避风处,让她们母子住下,你随我到各处查一查!”

  不知过了多久,东方露出鱼肚白,战士们的帽子上、衣服上落了一层厚厚的白霜,站在庄前的空地里。他们静静地听黄克诚讲话。黄克诚一夜没合眼,但他仍然精神抖擞,声音洪亮而坚定。

  屋子里的徐景万此刻终于看清了这支队伍。他心想:前几天听人说八路军的队伍要到这里来,带领群众进行反“扫荡”,难道就是这支部队吗?他再仔细一看,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日本军队都是黄衣服、小帽子、大皮鞋,眼前的军队都穿灰军装,有的穿布鞋,有的穿草鞋……

  终于,徐景万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打开门走出来,不由自主地高喊着:“八路军的队伍来了!”

  听到徐景万的喊声,群众纷纷开门出来,不约而同地向村前跑去。

  “乡亲们好!”黄克诚和战士们纷纷向群众问好。

  “同志,你们进了庄里,为什么不到我们家里来住?让你们在外面挨了一夜冻啊!”

  “没关系。战士们都是钢筋铁骨。”黄克诚乐呵呵地回答。

  “快,快到我家去歇歇,喝口开水暖暖身体。”徐景万走在前面,拉着黄克诚的手。群众也都拥上来,像面对久别重逢的亲人,把战士们拉到自己家里。寂静的大东庄,顿时活跃了起来。

  驻军不扰民,民把军当亲。正是因为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共产党的军队在盐阜大地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成为无往不胜的“铁军”。(朱月专